其實對車手袋這樣的產品需求性不高
短程的就距離那就隨便拿個環保袋利用彈力繩綁在後貨架上就好
長程的旅行就是馬鞍袋再加上一個用彈力繩固定在貨架上的35L登山背包
總之彈力繩是絕對不可少的無敵好用工具
這樣的裝備已經陪伴我好幾年
然而本次打算挑戰澳洲的計畫為期較長
加上澳洲的荒涼導致帳蓬爐具通通都得上身
預設的行李裝備是前25L馬鞍袋+後40L馬鞍袋
旅行過程中總有些常需拿進拿出的東西 例如:相機、手機、MP3、地圖、零食等
如果放在馬鞍袋內有時候要拿的時候實在不甚方便
故燃起了對車手袋的需求
澳洲單車旅行的主角是小白
但因為小白最近被我拆掉靜靜地躺在儲藏室內等待零件把他重新組立起來
只好請他的兄弟灰小折來擔任本次的產品展示model了
河馬牌的產品一向係以物美價廉的模式出現在消費市場上
對於車袋的款式設計也蠻多可供選擇
河馬牌的這個車手袋是兩用款
既可以是車手袋也可以轉換成貨架上袋
如此聰明的設計讓整個產品的效益增值了
最上頭有個透明地圖套係透過魔鬼氈固定在車袋
當我不需要使用地圖時就可以把這個地圖套拿掉即可
首先是車手袋的模樣
主要是透過車手快拆夾器的設計固定
一個按鈕便能把整個袋子卸下裝上
只是發現我的車手上已經有碼表+車燈+鈴鐺
要找出空間裝上這個夾器真是花了我好大段時間
因為左右兩側的固定距離是無法變動
那麼只好把碼錶那些東西通通先拿掉
把車袋的夾器先固定好之後再重新找到空餘位置把碼表車燈等夾器重新裝上
裝這個夾器是需要用內六角螺絲起子
不過我想所有的單車人已經都跟內六角工具混的很熟了
因為整個車手變的有點笨重
需要花點適應多出幾公斤的重量在方向控制的影響
不過實在不建議當車手袋時放置超過3公斤的重量
屆時澳洲單車旅行時我只想把相機、手機還有巧克力等零食放在裡頭就好
盡量把重量控制好
讓我在騎車時不要受到太多的阻礙
不過對我而言多數時間還是以短程距離的乘騎為主
如果是短程距離我個人會比較傾向把此款車袋變形為另一模樣
主要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把東西放在車手處啦
畢竟多少還是會影響方向的控制性
這時候就可以把車袋轉移後貨架上
此時要透過車袋底部的兩條魔鬼氈做為主要固定點
另外前面也有兩小條的魔鬼氈固定前頭
利用貨架的結構支架讓魔鬼氈不會跑掉
實際測試後我覺得很牢固
不過區就方便固定的設計這卻產生一個讓我覺得有點小不方便的問題
但主要原因是我個人懶惰啦加上我的單車沒有放在我自己的房間內
因為不想每次在那邊拆裝摩鬼氈
所以車袋都會固定在單車上也懶的特別拿下來
導致出門時錢包、奢錫、相機這些東西通通得捧在手上後才拿到單車上的車袋擺放
而不像以前的環保袋可以先放在房間內standby隨時想到什麼東西就丟到包包內
所以我現在就變成先在房間把要帶的東西裝在環保袋
要出門時把環保袋帶下去樓下後再把所有的東西丟到車袋內
車袋的容量也很足夠
水壺隔層、外頭兩個獨立的小格、主要內層也有一個用摩鬼氈固定的小間隔
放上太陽眼睛+體積不小的LX2+錢包+零錢包+手機+耳機+防曬乳+頭巾等遊刃有餘
外頭的獨立小格可以放上維修工具+1條內胎
短程的出遊這樣的裝備已經OK囉
話說用彈力繩固定環保袋雖然非常省錢
但每次只要想拿什麼東西我就一定得重新綁過
也因為降長期的練習練就我現在超會綁彈力繩
另外這款車袋的拉鍊縫處看的出來有設計防水的設計
但我想應該只能防毛毛雨或是潑水吧
必要時我想還是找個適合的雨套搭配著會比較安心
澳洲等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