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搖滾、爵士...挺進唱片工業─李欣芸隨機應變!
文 / 王婉嘉 【轉引自破週報】
個人專輯:集體創意總和
所幸等了三年,終於聽到李欣芸的個人專輯,像是日記般記錄成長過程中的苦澀憂愁,
也回味生命裡的美好光明。談起專輯的風格,
「我真是絞盡腦汁安排,每個細節都蠻想多的,我不是那種啊,隨便啦,一切讓它自然發生的人,
我喜歡細膩的計畫,甚至寫歌之前會先寫文章、定title,決定音樂風格跟元素,要古典、爵士、
還是新浪潮?還有鼓的節奏跟配器,我連希望聽眾聽到音樂時,腦海浮現的畫面都想好了。」
即使過了十多年,李欣芸細膩的個性依然反應在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型態上。
爵士風格加上層次分明的弦樂編曲,是專輯裡鮮明的樣貌,
遠赴美國邀來祖父級的波士頓交響樂團樂手演奏。
「因為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我有一個老師Mason Daring,專門譜寫電影配樂,
我有當過他幕後黑手,寫HBO系列短片『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的配樂,
還是掛他名,在美國的模式是會這樣,但對學生來說,能練習就很棒了,
還能藉此了解美國唱片界的工作情形。」如此的因緣際會下,
認識這些平常不太可能接流行音樂案子的大師級樂手,大學時期主修大提琴的李欣芸,寫譜的時候,
除了音符,還加上音樂術語、表情記號,「他們自己也是行家,一看就知道,喔,要認真,
這不是來胡鬧的。」她說,他們都是把生命貢獻在樂器上,極好的演奏家,拉出來的溫暖音色,
會讓人起雞皮疙瘩,光幾個音符就覺得哇,美得不得了。
形容專輯為集體創意總和的她,還請來曾獲美國葛萊美獎,
和David Bowie、Lisa Loab合作過的混音師Bob Clearmountain擔綱混音,
「因為有朋友正好在他的公司上班,平常找他mix一首歌要七十萬,對台灣唱片來說根本就是天價,
而且即使付錢他也不一定願意做,朋友讓他聽了我的音樂後,他願意幫我,
而且不是以七十萬的價錢成交,」她笑稱,「所以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音樂裡有種迷離悠遠的空間感,
《鬥魚》裡她唱著「怎麼游來游去/我還在這水缸裡/也不是不寂寞/
只是我原本的個性/到底只適合獨居」,
單純透明的旋律,大學時代的舊作,具有記念青春的特別意義,
「詞是一個好朋友寫的,青春期的我其實蠻苦悶,在學校的古典樂訓練很嚴格,
都得住校,一星期才放出來一次,所以歌詞其實像是在描述那段日子裡,
我跟別人處不來,比較孤僻自閉的心情。」
「雖然我覺得可能再也寫不出像《鬥魚》那種單純的感覺了」,
她熱愛探訪遙遠的國家,在旅途中,更靈敏地開啟對生活的詮釋,
也喜歡久石讓的電影配樂,覺得雋永的東西常是簡單的旋律,卻很耐人尋味,
在李欣芸的音樂魔法裡,也持續追求著那份簡單而動人的美好。
- Jan 03 Tue 2006 20:43
MUSIC~李欣芸 國際漫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